都市报简介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舌尖上的中国再好吃,也比不上ldq [复制链接]

1#
拾遗物语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总导演陈晓卿,最近出了一本书——《至味在人间》。这本书收录了他近十年写的美食文章。尽管书中美食让人味蕾贲张,但陈晓卿却觉得:再美味,那也比不上“老男人饭局”。去哪吃?吃什么?和谁吃?这是吃的三个终极问题。“吃什么、在哪吃,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,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,最好吃的永远是人。”陈晓卿说。他怀念“老男人饭局”,怀念那帮哥们,怀念那段没有利益、大块吃肉、大碗喝酒的日子。最好吃的永远是人——谨以此文,致敬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那些情真意切的饭局。年,北京发生了哪些大事?大多数人只记得一件——非典。那一年,很多人都在家憋傻了。非典一过,“报复性”反弹就开始了。各种各样的饭局,像野草般蔓延开来。北京文化圈,逐渐形成了一个著名饭局——老男人饭局。领衔主演的,有张立宪、王小峰、陈晓卿、罗永浩、杨葵、全勇先、王小山、牟森。客串的有柴静、陈晓楠、冯唐、野夫、周云蓬、和菜头等一大溜混迹京师的才子。张立宪,别名“老六”,《读库》创办人。饭局最初的组织者基本是这三人:要么是“没有味觉”的作家老六,要么是“颓而不废”的出版人杨葵。要么是“戴三个表”的《三联生活周刊》主笔王小峰。“那时候,我管饭局叫饭辙。”王小峰说。听上去有点惨兮兮,其实真是惨兮兮。喜欢点菜的老六,总能把饭馆最难吃的菜点出来。“跟他一起吃饭,有回到旧社会的感觉。”王小峰说。老六点菜那真叫一个绝。拿起厚厚菜单,用六秒钟浏览一遍,然后对服务员说:每页第六个菜各点一份。菜端上来,大家殷勤地谈天说地,就是不动筷子。饭局结束,菜端上来时什么样,最后还是什么样。王小峰,别名“王三表”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主笔。为了避免老六每次都把饭局演变成茶话会,参加饭局的人到场第一件事就是把菜单藏起来。那年正月十五,小峰组织了一个鞭炮局。坐上桌,杨葵说:“咱俩先去买炮吧!”路上,小峰一拍大腿:“糟了,忘了藏菜单。”等两人买完鞭炮回来,菜已经上桌。饭桌上,齐刷刷地摆着六种白菜。“得,不用说,又是老六的杰作。”杨葵,别名“老颓”,著名出版人。但老六有两绝活,无人能出其右。一个是写“饭局通知”。其他人发通知要么是写实主义:“某日某点,某某生日,恳请光临。”要么就是“能饮一杯无”这样酸不溜丢的话。但老六的通知常常别开生面:“今晚俺请哥几个吃顿赔罪酒,某某点,某某地,万望带着面子和酒量前来。”“明晚几个老男人喝一杯,请庄严回复,以便统计人数。嗯哼。”“明晚某地,吃某某,该饭馆脾气特大,望勿迟到。”“今晚某点,零星小摄,某地,迟到了砸你家玻璃。”王小山,起点中文网文化部总编辑老六另一绝活是“来宾介绍”。因常有新客加入,所以开筷之前,需要有人来介绍一下“参会”嘉宾。老六责无旁贷地承担起“司仪”之职。他能凭借强大的记忆功能,准确地背诵在座某位诗人最经典的句子。或说出在座某位导演最得意的桥段,像单口相声般把每个人介绍得妙趣横生。哪怕你刚刚在三分钟前认识老六,他也能发掘你的闪光人格,把你介绍得入木三分。好些陌生人就这样在老六的逗趣介绍中,有了好感、做了朋友、成了恋人、结了婚。“没有老六的介绍,这个城市会游荡多少孤*野*。”小峰说。介绍已毕,老六翘起兰花指,高喊一声:“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